闺蜜从加拿大蜜月旅行回来之后,她真切地变成了囿于厨房与爱的太太,以前天天加班的女强人,竟让人看到了岁月静好下去的可能。
那个枫叶国度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,让她变了个人,觉得不应该粗糙应对宝贵的人生。想想我们每天迫不及待地奔走,不也是为了活得更体面吗?
今年3月份,bloomberg的报告中指出:在中国,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达到7.7万元,就已经跻身到中产阶级行列。对于我们一部分人而言,这不是难事。
然而,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——物质上跻身了某一层级,思维依旧迟迟停留在后面。
我有位女友小王很有意思。中产阶级,大学毕业后家里就给安排了好单位,早早地结婚生子,老公也是位赚钱小能手,有着一份不大不小的事业。对于一位收入不错的家庭妇女而言,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质自然不能草率,吃穿用度都有一定的讲究。
但是,小王在金钱上是个“忒精明”的姑娘,常常把“性价比”三个字挂在嘴边。
她的朋友圈里,一溜下来全是她三托四请买来的好物,语气里满是为自己的“小聪明”而洋洋得意。亲朋好友出国旅行或出差,都能收到她一长串的代购清单。
小到化妆品、首饰,大到果汁机、空气炸锅,甚至于有人为她特地跑了十几个街区淘指定款水杯,只为帮她买到相对国内价格更便宜的商品。朋友们出门在外都能时不时收到小王的“友情提醒”,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说,还浪费了他人的生命。
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网里,看人情做事自然不可避免。但为了那省下一两百块而大费周章时,讲道理,关系好还说得过去,关系一般就有点强人所难。
如今有些朋友出去玩,都渐渐选择了默不作声,即使发朋友圈也选择屏蔽了小王。为了小便宜而大费周章,这样的“精明”或许赚到的不是便宜,还会透支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。
有一次,朋友火急火燎地刚帮小王代购回来。小王一看:“怎么比国内还贵啊!”反手就退回给朋友,回头找了另一位代购。令大家都哭笑不得的是,这次价格是便宜了,东西却不是正品,朋友之间也闹得尴尬。为了不吃亏而省钱,其实省掉的不是金钱,反而是生活品质,也亏欠了更多人情。
能用金钱解决的事情,千万不要浪费人情和时间。因为时间辜负不起,而人情没有还得完的一天。我们都热爱金钱,就像热爱来去匆匆的情感。既然都是不能久留的东西,为什么不让过程美好一点呢?
而且,真正注重生活品质的人,也并非以烧钱为王道,而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量力而为。
我们单位一位刚毕业的新人KK,从北到南,厦门是她离家最远的地方。上班第一天,她就找好了房子,解决了住宿问题。总以为作为一个落脚点,大家都是凑活着过。直到我们心血来潮去拜访时,发现KK在她的小出租屋里搭起了自己的城堡。
原本斑驳的墙面贴上了崭新的墙纸,两架大书柜让整个房间都显得沉稳。她买了一个高级泡脚盆,每天晚上回来都会躺在小沙发上泡脚敷面膜。房间里,点着她从手工市集里淘来的熏香。简洁得体的矮桌上,摆放着KK亲手学习烧制的陶制茶器,暖黄的灯光衬得屋内格外温暖。
KK经常喜欢淘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回家,像装饰圣诞树一般,精心打理着她的小小世界。每到周末,她都会买一束鲜花,用等待盛放的心情迎接周一。KK的每一笔费用都花在刀刃上,即使在物质条件并不富庶的情况下,她也能为自己创造些小美好、小希望,并设法实现它。
还记得“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”松浦弥太郎曾说过:“愈是不会示人的东西愈要用得好,这会令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。”一个人居住的环境,使用的物品,都可以看出生活品味的高低。
尽管是刚毕业的穷学生,只要价格是在承受范围内,KK依旧只选择在官方渠道品牌好、质量好的东西。品牌代表着品质,它省去了假货的困扰、时间的浪费、人情的亏欠。
转载请注明:每日一读 » 爱贪小便宜,你永远也上不了中产阶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