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每日一读

为什么“吃一堑”却未必能“长一智”

生活 湖雨 721浏览 0评论

84

闺密沫沫突然被男友“甩”了。听着她电话里的哭诉,我忍不住柔声安慰道:“别难过了,他这样的人太绝情……”“就是!男人都靠不住,所以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多找几个备胎,给自己留点后路!”她气愤地说。

我哑然。想到了开头,却从未想到过结论。我想,我终于明白了她谈过的男朋友一只手都数不过来,却至今仍没遇到“对的人”的原因。

俗话说,吃一堑,长一智。可是有时候,事情就会陷入一种“怪圈”,同样的情形会在同一个人身上重复上演,仿佛她总是那么无助,那么不幸;一个陷阱里掉了好多次,却仍然没学会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。

有一回跟一个朋友吃饭,聊起他们公司一个同事,哭笑不得。这个同事平时总是爱抱怨另一个同事爱出风头,总是抢最显眼、最能邀功的工作去做,因而成为上司眼里的“红人”。

有一次,有项紧急任务需要使用大家都不熟悉的一套系统去完成,朋友想到这个同事平时机会比较少,主动说:“你来吧。”她却说:“我不会。”一口回绝了。而那个“爱出风头”的同事则主动应下了,然后翻出说明文档仔细研究尝试,不一会儿就搞定了。

感情上吃了亏就归因于“备胎少”,工作上不被重视就怪同事“抢风头”,这种思维之下,恐怕吃多少堑也难长一智。

世界上的事大概分为两种:自己能控制的和自己不能控制的。就算是爱情这种最看“缘分”的事,也同时包含着这两种成分——一方面要看你能遇见谁,另一方面也要看你自己的魅力能吸引谁。

另一位闺密也曾深陷失恋的痛苦,而且还是对方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。当我们都在替她大骂“渣男”的时候,她自己却已经默默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和爱情工作坊。她冷静地向咨询师讲述了自己和前男友相处的种种,一起分析了两人的矛盾点、互动中自己的表现及不足。同时,每天泡在图书馆心理学类书海当中,一周刷完了十几本。

她说,即便是爱情这种最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的事,也至少有30% 是自己可控的。我们也许决定不了另外那 70% 的际遇,但至少可以先把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好。

就冲这一点信念,谁要说这样的姑娘未来会不幸福,我绝对不信。

最近有一篇评论刷爆了各大媒体,只因为它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:不是读书无用,而是你无用。针对层出不穷的“读书无用论”,作者说,种种无用中,最无用的是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为读书所致——我失败不赖我,赖读书没用;要不是当初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,我也许就有用了。读书无用论给他们提供了那么舒适、有面子、有理由的庇护所,从而理直气壮地回避了自己的无能。

为啥这篇文章这么火?大概是因为有效击中了人的一种内心本能——人们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在,而不是归因于自己。而实际上,这样的想法并没什么好处。这就像很多人会把遇到的挫折都归为“命不好”这种外在不可控因素一样。把一切责任交给别人,自己就不用再去努力了,然后就能心安理得地“顺其自然”下去。什么都不用做,水往下流、人往下走的时候最轻松最舒适。

但“听天命”的前一句是什么?先尽人事,方听天命。

而我们大多数人,思考的偏偏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:担心领导的心情不好,责怪同事不够友善,抱怨对手总是太强……对于生活中自己能改变的部分,却一厢情愿地视而不见。宁愿像“富爸爸”所说的那样,“放弃生活的每一次推动”,却只是“随时准备着当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时以解救自己”;不去从自身努力做好一切能做的,总期待下一次情形会无缘无故地变好。

我想,天下最智慧的人不过如此: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困难和挫折遇到了,经历了,把能想到的想到了,能努力的努力了,能避免的避免了,剩下的,随缘吧。

他既数得清天上的繁星,也看得见自己脸上的煤灰,然后,不慌不忙地对着这个世界温柔微笑。

转载请注明:每日一读 » 为什么“吃一堑”却未必能“长一智”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